中国资本“恋上”欧美
发表时间:2015-09-13  点击数:4356

从“中国制造”到“为中国制造”的蜕变中,向欧美市场并购借力已成为“新常态”。
中国商务部的数据显示,近年来中国对发达国家的投资增速显著超过发展中国家,2014年对美国投资增长23.9%,对欧盟投资增长1.7倍,大大高于同期对外直接投资14.1%的总体增速。
其中,美国为中国企业的科技、农业和消费品等领域多元化投资提供发展机会。同时,以德国为代表的欧洲汽车、高端装备制造等市场亦受到中国投资者追捧。
“随着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和中国企业的发展壮大,投资目的从早期的获取资源等生产要素逐渐转变为获取先进技术和品牌,以增强企业国际竞争力及满足国内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安永中国海外投资业务部全球主管合伙人周昭媚对《中国联合商报》表示,在此驱动下中国海外投资目的地日趋多元化,中国企业的足迹从亚非拉等资源型国家扩展到欧美等发达国家。

装备技术首选欧洲

发达的欧洲国家以其先进的技术和专业知识、被市场广泛接受和认可的品牌以及成熟的营销网络,受到中国投资者越来越多的追捧。数据显示,2010年到2014年,对欧洲直接投资复合年增长率达到47.1%;其中2013年到2014年间,中国对欧洲投资增长80%16,显示了强劲的投资需求和动力。
尽管受到2008年金融危机、欧洲债务危机以及经济危机的影响,中国企业对投资欧洲整体的兴趣近年来年还是呈明显上升趋势,尤其是德国。德国是欧盟成员国中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撑起了欧洲经济的半壁江山。中国是德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而德国已经连续数十年保持中国在欧洲最大贸易伙伴的地位。
目前,中德经贸关系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进入了“快车道”和“提速期”,双方经贸合作结构更加优化,汽车、航空、通讯等高附加值产品比重上升,加工设计、金融服务等领域也有所加强。
数据显示,2005年中国企业对欧洲的并购交易量仅12宗,其中对德国目标公司的并购案占5宗。在全球金融危机前的2007年,中国企业对欧洲地区的并购交易量为15宗(其中对德国的并购案为2宗)。自此之后中国企业对欧洲并购的交易数量以超过三倍的速度增长。2014年中国企业或其控股的海外公司在欧洲完成了116个并购项目,较2010年增长了314%。
对于中国投资者而言,德国是最具吸引力的欧洲国家:与上一年同期相比,2014年中国在德国的并购交易数量上升至21宗。2014年,中国是德国的第六大投资国,此外也是欧洲地区以外第二大投资德国的国家,仅次于美国。行业上来讲,工业、TMT和汽车领域最受中国投资者青睐。
由于中国在高端装备和汽车配件等领域拥有巨大的销售市场,再加上产业升级的需求,中国投资者们对德国的技术和产品具有浓厚的兴趣。2012年潍柴动力成功收购德国凯傲集团,同年三一重工完成了对全球混凝土机械巨头德国普茨迈斯特公司的收购;2014年10月,中航机电成功收购国际知名汽车零部件生产商海利达公司。
“通过并购德国企业,中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能获取其顶级的汽车厂商客户群,因此并购具有重要的战略性意义。”周昭媚表示,同时,中国企业在德投资,除了获得相应的技术,还可以更快成为世界级的市场竞争者。
比如,汽车和机械行业。周昭媚认为,在德国收购同时有助于实现国际化战略。由于中国市场上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一些中国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决定延长其产业链。在德国有许多经营相关业务的中型企业,这为中国公司提供了建立新业务的可能性。
事实上,很多德国人之前担心来自中国的并购,会引发“人才外流”现象并未发生。反而是中国企业在德国的并购交易中,在人力方面有所让步,比如,保证工作岗位等。
同时,一些处于财务困境或者破产境地的德国企业,面对来自中国的投资者收购,无疑是“雪中送炭”。

美国最具吸引力

自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美两国在能源安全、高科技、环境保护、医疗和知识产权保护等各个领域开展越来越广泛的合作。美国以其完善的市场体系以及在科技和教育等方面的领先实力,一直都是吸引中国企业对美投资的主要原因。
根据商务部的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美国已经成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第二大投资目的地,所占比例仅次于中国香港。2010到2014年,中国对美国直接投资复合年增长率达25.9%。
尽管大型国有企业在美国的投资有时会因为各种因素遇到一些障碍,但随着民营企业的实力逐渐增强,投资需求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跨出国门,在美国寻找投资机会。
近五年来,中国对美国的直接投资在逐步上升,投资的领域日益多元化,并且并购活动较其他地区更为活跃。并购市场(Merger Market)的数据显示,中国对美国的直接投资从2010年的77亿美元增加到2014年的193亿美元。
从投资领域来看,传统上,能源领域在中国对美投资中占据较大比例,但近年来的对美投资,特别是并购交易中,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覆盖了更多的领域,科技、农业和消费品等领域受到更多的关注。
2014年,科技领域的并购交易占全年对美并购总额的44%,其中联想收购IBMx86服务器业务以及摩托罗拉移动业务,交易金额分别达到了21亿美元和29.1亿美元。2014年9月,阿里巴巴集团正式登陆纽约证券交易所,创下了美国股市最大融资规模纪录。随着中国企业在国际化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增加,对高新科技产业的投资将有望继续上升。
“中国企业近年来在对美国科技领域收购活动的摸爬滚打中,对于相关技术的评估能力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安永华北区财务交易咨询主管合伙人麦耀波先生对《中国联合商报》表示,但相比其他先进的国际企业,仍然缺乏足够的对科技并购交易进行整体全面分析的能力。
在他看来,中国的投资者往往只将科技领域的并购当作纯粹的资产(一项拥有知识产权的技术)收购,而事实上目标公司的核心价值仍在于其管理、研发、生产和销售等方面的人才上。
事实上,理解文化是双向的,很多中国的投资者往往假定自己作为收购方的文化才是“正确的”,从而缺乏留住人才的能力。“一个合理、长期的人力资源战略对中国收购者而言是维持自身吸引力的重要条件。”麦耀波说。
安永调查发现,中国企业的海外经并购团队通常仅仅由海外投资经验有限的初级或中层管理人员组成。而在这样的快速变化和复杂的投资环境下,要进军美国市场,麦耀波建议,中国商业领袖需要投入更多精力提高对美国当地文化环境的敏感度。
他建议对美收购要做好以下五点:首先,有进行长期投资的意愿收购。价格只是一次性支出的成本,然而成功的并购往往还需要考虑包括整合支出在内的后续成本,特别是聘请独立的咨询顾问帮助优化整合路径的费用。
同时,派遣小而精悍的特遣队伍。如有需要,可以聘请独立咨询顾问。“我们经常看到中国的收购方派出庞大的团队,而其中有为数众多的可有可无的‘观察员’,引起收购对象不必要的顾虑。”麦耀波介绍说。
其次,针对在收购目标所在地进行运营的所有成本进行大量的调查研究,定量计算获取和留住人才所需的全部成本(如报酬、福利、股权激励等),从而避免意外。并且重要的是要在收购完成之前确定相关的成本是否可以承担。
另外,事先制定好整合的方案。“如果并购对象可能拥有更为复杂和庞大的薪酬结构,中国投资者必须对整合(或者在某些情况下不整合)制定出全面的计划以确保投资后新架构的薪酬公平。”麦耀波表示,有必要制定应急方案,在无法全面整合的情况下可以帮助收购者从中受益。事实上,一些成功的投资人往往在签署并购协议之前就已经设计并核准了一套详细的整合方案。
最后,确立一个有助于未来交易的策略。技术一直在进步,因此科技领域的并购会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有长远眼光的商业领袖必须要确定当前交易的条款和条件如何为将来类似的交易打下基础。”麦耀波说。

上一篇:已经到顶了
  网站首页  >  相关资讯  >  行业动态